人水和谐,打造生态健康河流
南岸区苦溪河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创新设计理念
南岸区农林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局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南岸区开展苦溪河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实施生态治河、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
随着茶园新城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苦溪河污染日益严重,为了将苦溪河打造成茶园新城区的一条景观河,市政府和南岸区决定花大力气对苦溪河进行综合整治,该工程被列入2004年重庆市八大民心工程之一。整个工程项目由截污、防洪及河堤整治、绿化景观、道路及市政环卫设施、文化及光彩设施、两岸商住区开发等工程组成,通过“一河、二区(水源保护区和沿河绿化景区)、三带(水体蓝带、绿地系统绿带和两岸商住区红带)”建设,使苦溪河实现防洪防汛、污水截流排放、文化健身休闲、沿线土地升值四大功能,对改善茶园新城区生态环境、促进茶园新城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下面就苦溪河治理设计理念向大家作一下简要介绍。
一、苦溪河流域概况
苦溪河为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巴南区鹿角场,流经雷家桥水库和茶园新城区,由峡口镇的梧桐元汇入长江。流域面积83.4km2,河长25.2km,河道平均坡降4.85‰。
苦溪河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定位于“人水和谐,生态健康”,其整治目标是运用生态水工学的理念,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河流的生物群落多样性,修复被破坏的生态,建设一条生态健康的河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将防洪、治污、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
茶园新城区是重庆市都市区东部片区茶园组团,为主城区的六个副中心之一。本次苦溪河整治设计河段为茶园新城区段。该河段城区地面与水面高差较大(最高达25m),部分河段因开发需要建有混凝土挡墙,局部河段被平场弃渣侵占,使原本狭窄的河道更加窄深,行洪有安全隐患,生态环境遭到较严重破坏。
二、总体布置
1、壅水堰布置
壅水堰的设置是本工程实现河流形态多样性、河道蜿蜒性、断面形状多样性的必须手段,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措施。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在工程河段沿河布置了5级壅水低堰和3级跌坎,既抬高水面,拉近人水垂直距离,建造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环境;又将已建混凝土挡墙置于水下,是沟槽式河道变得宽阔。
2、岸线布置
围绕整治目标的实现,确定了以下岸线布置原则:一是尽可能保持建堰壅水后天然河道的蜿蜒性,少用生硬的工程措施,防止“河流渠道化”;二是与城市规划和新城区已批用地红线相协调;三是保证行洪通畅,50年一遇洪水不得淹没两岸建筑物;四是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和不影响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河道太宽部分作局部规整以增加建设用地,兼顾环境效益和土地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
3、景观布置
该河段位于新城区,其景观布置尤为重要,需要将河流的天然美学价值与人为景观融为一体,才能建造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环境。设计通过设置亲水平台、湿地、荷塘、卵石带和日月双岛以及建筑物外观打造来实现。
三、河道纵横断面设计
连通性和多样性是河道纵横断面设计研究的重点,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和少用生硬的工程措施是实现连通性和多样性的关键。
苦溪河整治段的纵断面设计,完全保留了建堰壅水后的深潭与浅滩相间的自然状态,既避免规则化与平坦化,又节约投资。横断面设计采用亲水性较好的梯形断面。
岸坡设计中尽可能利用自然岸坡,以保持岸坡的多样性;人工边坡采用缓坡,坡比的选择综合边坡稳定和亲水性两方面要求。
四、护坡设计
为保持河流横向连通性,保证水、土、气的通透,岸坡防护必须采用通透性的材料。
目前,苦溪河防洪整治及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已全面完工,取得较好的效果,河流面貌不断改观,昔日乌黑发臭的河流逐渐变清,走出了一条人水和谐的治水之路。同时我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作也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我区将继续以“人水和谐、生态健康”的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为建设南岸区宜居城市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