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更加规范推进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 35580)、《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SL/T 813)等规范标准,按照重庆实际情况,我们组织编制了《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征求意见时间为30天,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023年10月12日前将有关意见建议发送至邮箱:cqslszyc@163.com。
附件: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正规博彩平台
2023年9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发布)
(联系人:徐威震;联系电话:023—89079226)
附件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内各类已经整体规划、地理空间确定、产业定位明晰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城市新区、高新区(以下简称“特殊功能区”)或其他类似区域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相关工作。
特殊功能区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特殊功能区管理机构应依照本文件的规定重新进行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
已开展了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区域,可不再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
本文件规定了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原则、内容、范围和程序,明确了区域概况、水资源条件、需水预测、节水评价、水资源配置、区域规划实施影响、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措施等内容的评估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58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SL/T 238 水资源评价导则
SL/T 813 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
GB/T 51051 水资源规划规范
GB/T 28714 取水计量技术导则
SL 429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GB/T 51083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SL 368 再生水水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论证范围 assessment area
为分析评估对象涉及区域(或流域)水资源条件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而界定的范围。
3.2
需水预测 water demand forecast
对论证范围在规划水平年的水量需求的预先测定。
3.3
水资源配置方案 water allocation scheme
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进行规划水平年分区域、分行业的供水和用水的合理安排。
3.4
非常规水源 un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
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之外可被利用的其他水源的统称,包括再生水、集蓄雨水等。
3.5
节水评价 water-saving evaluation
对区域的现状节水潜力及规划的节水目标、指标、节水水平以及节水措施等进行评价。
4 总则
4.1 评估原则
4.1.1 相符性原则。应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等规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城乡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相关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的相关要求。
4.1.2 协调性原则。与区域水资源条件及保护管理要求相协调,统筹考虑区域发展中各类用水需求的关系,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坚持节水优先等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4.1.3 约束性原则。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指标、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和地下水管控指标等作为刚性约束。
4.1.4 科学性原则。充分考虑当地实际,科学分析论证水资源的约束和保障条件,采用的基础资料和数据翔实可靠,论证方法科学,论证结论可信。
4.2 评估内容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应包括区域概况、水资源条件、需水预测、节水评价、水资源配置、区域规划实施影响分析、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措施、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4.3 评估时限
4.3.1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宜每5年开展一次。可适时开展跟踪评估。
4.3.2 若评估对象的功能布局、产业结构和取水水源发生重大变化时,需重新进行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
4.4 评估程序
4.4.1 评估程序包括准备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和审查阶段。报告书编制工作程序见图 1。
4.4.2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报告书编制提纲参见附录 A,附图和附件参见附录 B,基本情况表见附录C。
图1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报告书编制工作程序图
5.1 论证范围
5.1.1 应以评估区域为基础,统筹考虑流域和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的需要,结合区域取水、供水、用水及其直接影响的范围综合确定。
5.1.2 应绘制论证范围图,并在图上标注论证范围、主要水系、水文站网、现状及规划的主要供水工程、水功能区、重要取退水口、环境敏感区等。
5.2 水平年
5.2.1 现状水平应综合考水文情势和资料条件,应能反映最近年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且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宜在近 3-5 年中选取,避免特枯水年和特丰水年。
5.2.2 规划水平年选取主要考虑与评估区域规划提出的规划水平年相一致。
5.3 基础资料
5.3.1 评估区域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水文、水生态环境等基础资料以及水资源量、水质等现状情况;经济社会现状、区划背景、区划报告、专题报告、审批文件及实施方案、进驻企业相关资料等。
5.3.2 相关规划资料:主要包括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区域总体规划等。
5.3.3 水资源管理及相关资料:主要包括水资源总量和强度指标及落实情况、地下水管控指标要求、水功能区划及水质监测资料、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评估区域涉及的相关行业用水定额标准、节水技术及节水指标、水量分配方案、生态流量保障方案等。
5.3.4 与现状及规划取水水源相关的供水工程、水源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包括供水能力、现状和规划用水户及其取水量、实际供水量等资料,水资源节约保护措施及实施的基本情况等。
5.3.5 收集基本资料应满足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需要。资料缺乏或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和现场查勘。
5.3.6 依据的各类统计资料应为公开发布数据,各类规划文本及技术文件需采用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资料。不同部门的资料或数据不一致时,应合理分析选用。
6 区域概况分析
6.1 区域概况分析
6.1.1 概述评估区域的规划情况,包括规划功能定位、规划批准情况、区域范围、规划期、规划各阶段发展目标与规模、实施计划安排等。
6.1.2 说明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及入驻时段,明确给出范围、空间布局相应的图、表。
6.1.3 涉及人口规模以及产业类型、规模变化的,应详细说明其变化。区域规划中没有明确主要发展指标的,应对主要发展指标进行预测。
6.2 区域取用水方案
6.2.1 概述评估区域现状水资源配置情况及现有行业用水单元用水量、用水效率等。
6.2.2 概述评估区域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地点,以及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等。
6.3 规划相符性和协调性分析
6.3.1 简要分析评估区域发展目标、布局、规模等规划内容与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上层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的符合性。
6.3.2 简述论证范围涉及的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规划、地下水管控指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及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等基本情况,并分析规划符合性与协调性。
7 水资源条件分析
7.1 一般规定
7.1.1 根据已经发布或批复的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水资源综合规划、重大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工程规划,以及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环境质量公报等,分析论证范围内的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体水质现状及达标情况,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7.1.2 根据区域所在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以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管理要求,分析区域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2 水资源状况
7.2.1 概述论证范围内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河流水系、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情况。
7.2.2 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公报等成果,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简述论证范围的水资源数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水资源可利用量及可利用率。
7.2.3 简述评估区域可利用的外调水量及再生水、矿坑水等非常规水源情况。
7.2.4 水资源质量评价应按照 SL/T 238 标准规范执行。
7.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分析
7.3.1 分析论证范围内的现状各类供水工程情况,包括当地地表水工程、地下水工程、调水工程和其他水源工程。对于重要供水工程情况要进行重点分析。
7.3.2 统计分析论证范围现状不同水源供水量、不同行业用水量及耗水量情况,分析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情况,评价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节水与用水水平。
7.3.3 简述论证范围内可利用的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情况。
7.3.4 根据水体或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成果、入河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分析评价论证范围水资源保护实施情况。
7.4 水资源管控指标落实情况
7.4.1 依据国家和重庆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指标以及考核指标要求,结合现状水平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评价现状水平年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的变化情况。论证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等控制指标落实情况。
7.4.2 论证有关地下水管控、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生态流量等指标的落实情况。
7.5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存在问题
7.5.1 结合水资源评价成果和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区域水源配置情况、本地水源利用情况,本地水资源能否支撑发展需求,论证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7.5.2 分别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节水与用水水平、水质状况、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分析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资源对区域实施的可能影响和约束条件。
7.5.3 结合区域开发利用潜力和水资源管控指标落实情况,提出论证范围水资源承载状况的分析结论。
8.1 一般规定
8.1.1 区域需水应突出节水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水定产、量水而行”的原则,需水量应符合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要求,并与区域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等总体政策要求相协调。
8.1.2 区域用水总量和水资源配置格局难以支撑区域需求的,应当对区域规划布局和规模及相应指标进行调整。
8.1.3 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规划要求,结合论证范围水资源条件、水资源管理要求、用水效率现状,以及评估区域发展目标、布局、规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目标等,合理预测评估区域规划水平年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等需水量。
8.2 需水预测
8.2.1 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用水效率指标分析。结合区域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根据国家、重庆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要求及水资源条件,在对区域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布局、规模等可达性分析基础上,合理选择用水指标,其中综合类的规划应同时采用综合指标和分类指标,产业发展规划应突出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分析用水定额指标的先进性、合理性,用水效率与区域、行业用水效率控制要求的相符性,并应加强同类地区或相关区域用水指标的类比分析。
8.2.2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包括人口、产品产值、产量等指标)和分析用水效率指标基础上,结合用水定额指标,进行需水量预测。
8.2.3 规划尚未实施的,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需水量预测;规划部分实施的,应基于现状用水调查情况进行需水量预测;规划实施完成的,应结合取水许可管理和实际用水情况合理核定需水量。
8.2.4 分析规划水平年的需(用)水结构,提出评估区域规划水平年合理需水量。规划中已明确或有入驻意向的具体建设项目,需水预测宜单独进行分析。
8.2.5 需水预测设计保证率应符合相关行业用水要求。
8.3 需水合理性分析
8.3.1 应在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考虑区域内相关规划及其他用水行业的用水需求,以及区域实施前后对水资源在空间、时间以及行业间配置格局的变化,分析论证需水的合理性。
8.3.2 分析用水指标的合理性。根据需水预测成果,分析不同行业用水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合理性,需水预测应与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相协调。
8.3.3 对需水总量与区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可能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规划,应提出调整规划布局、结构、规模及加大节水力度等方面的措施与意见。
9 节水评价
9.1 一般规定
9.1.1 以现状年实际用水为基础,分析评估区域内的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潜力,并结合节水目标指标分析计算评估区域节水量。
9.1.2 根据国家和地方节水管理规定和要求,确定评估区域内的节水目标与指标。
9.1.3 应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分析规划用水指标的合理性和规划节水目标的可达性。
9.1.4 应按照节水目标与指标要求,科学合理制定节水措施方案,并对节水措施方案的节水效果进行评价。
9.2 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
9.2.1 以现状年实际供水、用水和节水资料为基础,从供水结构、供水水源等方面,结合非常规水源利用情况,分析现状供水水平。
9.2.2 对论证范围内不同用水对象近期实际用水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现状用水结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的合理性及用水水平。
9.2.3 应在现状水平年用水的基础上,结合规划水平年节水目标指标要求和节水措施方案,按照生活、工业和农业等主要用水行业(用水户),分析论证范围节水潜力。
9.3 节水目标与节水指标
9.3.1 按照区域水资源配置、相关水资源管理要求,从水资源条件、现状用水节水水平、水资源供需状况、节水潜力等方面,论证提出规划水平年合理的节水目标与指标。
9.3.2 结合论证范围节水目标要求,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等因素,对用水总量指标、用水效率指标及其他指标等进行合理性评价。
9.4 节水符合性评价
9.4.1 分析规划项目取用水是否符合国家、流域、区域水资源条件和节水管理的要求,评价与节水法规及规划、节水规范性文件、节水强制性技术标准等节水政策的符合性。
9.4.2 结合规划水平年经济发展指标、取用水总量、用水定额指标和用水效率等,评价需水预测成果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9.4.3 从供水工程布局、非常规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用、输配水效率、优水优用等方面,评价水源配置方案的合理性。
9.4.4 在评价规划项目取用水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论证范围内规划水平年不同来水情况下的缺水量、缺水性等,评价取用水规模的合理性。
9.5 节水措施方案与节水效果评价
9.5.1 按照节水目标与指标要求,提出评估区域实施应采取的合理、可行的节水措施方案,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9.5.2 节水工程措施包括评估区域内对现有工程进行节水改造的相关措施。节水工程措施要因地制宜,符合所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具有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9.5.3 节水非工程措施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要求,包括管理制度、计量监测、水价及水费征收、公众参与和节水宣传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
9.5.4 结合节水潜力分析成果,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节水措施方案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节水效果进行评价。
9.5.5 从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和“四到位”(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等方面,提出节水保障措施。
9.6 节水评价结论与建议
9.6.1 评价结论应主要包括:论证范围内的现状供水水平、用水水平、节水潜力、供水潜力;规划水平年采用的节水目标的合理性、节水指标的先进性、节水政策的符合性;需水量预测成果、供水量预测成果、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合理性;取用水规模的合理性;节水措施的可行性、目标指标匹配性。
9.6.2 建议主要包括:调整节水目标指标的建议,限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的建议,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取用水规模的建议,通过节水、供水挖潜满足新增用水需求的建议,调整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建议,优化调整节水措施方案的建议,完善节水保障措施的建议,暂停或取消的建议等。
10 水资源配置
10.1 一般规定
10.1.1 水资源配置应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遵循“科学配置地表水,积极利用外调水,限制开采地下水,加强利用非常规水源”的原则,符合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水功能区管理等要求。
10.1.2 应结合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对水量与水质的要求,优先满足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统筹农业、工业用水等需要。
10.1.3 根据水资源配置原则,按照不同水源、不同供水工程工况、不同来水条件,分析论证规划水平年不同水源新增取水量的可行性以及可供水量的可靠性。
10.1.4 基于不同取水水源可供水量计算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水源配置方案。当水源配置无法满足规划需水时,应当提出对规划布局和规模进行调整的建议。
10.2 水资源配置方案
10.2.1 应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水资源管理要求,结合区域水资源条件、水源布局及需水量、水质要求,考虑河道内生态用水需求,对地表水、非常规水源及外调水等进行比选,确定区域合理可行的水资源配置原则。
10.2.2 区域应充分考虑非常规水源利用,在节水治污与再生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用的前提下,考虑开发利用地表水以及区域外调水。
10.2.3 区域内限制或禁止取用地下水。
10.3 水资源配置可靠性分析
10.3.1 取水水源已经获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可直接引用其结果;已列入国家或重庆市有关规划的工程,在对其实施条件论证的基础上予以考虑。
10.3.2 取用地表水,应分析不同来水条件、不同地表水供水工程工况下的可供水量,在考虑河道内需水情况下充分论证地表水源供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于已有水量分配方案(协议)河流的地表水取水水源,还要分析地表水取水水量与水量分配方案(协议)的相符性。
10.3.3 以外调水为水源的,应分析评估外调水的合理性,明确调水工程的供水对象、可供水量和分配水量。
10.3.4 以公共供水管网工程取水的,应结合公共供水工程水源供给情况,根据供水管网现状、接入条件、现有和规划取用水户的用(需)水量等,分析其可供水量。
10.3.5 利用再生水,应在对产业布局结构与再生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用格局的空间匹配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保护和再生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用等相关规划,合理考虑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可供水量,考虑生态环境利用再生水的季节性特点,分析论证再生水供水对象、可供水量。
10.3.6 对于通过水权交易获得取水权的,应对水权交易进行充分论证,分析水权交易的可行性。
10.3.7 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水质监测资料开展取水水源的水质评价。若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 应开展相应的水质检测。
10.4 应急备用水源论证
提出枯水年、连续枯水年以及突发事件情况下应急备用供水水源方案,以及应急调度与管理措施等。
11 区域规划实施影响分析
11.1 一般规定
11.1.1 应综合考虑评估区域的发展目标、布局和规模等,分析评估区域实施对水资源、水生态和相关利益方的影响,以及规划的不确定性对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影响。
11.1.2 应综合评估影响范围内现状和规划取水的累积影响。
11.1.3 应针对区域实施影响,提出消除或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相关补救措施和建议。
11.1.4 通过水权转让取得取水权的,应分析取水用途改变后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态以及转让方的影响。
11.1.5 综合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供用水格局、水环境管控要求等,提出评估区域退水量和退水方案。
11.2 取水影响分析
11.2.1 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分析取水对所在河流的径流过程、主要河流控制断面下泄流量等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取水对流域水资源总量及其时空分配的累积影响。分析区域实施对论证范围内水源、供水对象、各行业用水量等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影响。
11.2.2 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分析区域取水后对河流主要控制断面下泄流量特别是生态环境基本用水量的影响。重点论证取水实施对于重要和敏感相关利益方潜在的影响。
11.2.3 对相关利益方的影响分析。分析取水对于上下游、左右岸、周边地区(行业)之间水量、水质以及河道内生产、生态保护等相关利益方的影响。对第三方用水权益造成影响的,应提出对策和建议。
11.3 退水影响分析
11.3.1 提出评估区域退水量和退水方案。应结合规划水平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案、执行标准和污水处理回用规划,分析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出水水质、再生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用率等因素,估算废污水入河量和主要污染物入河量。
11.3.2 应根据需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方案,按照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功能区管理等要求,论证区域退水方案的合理性。
11.3.3 当论证范围内退水与论证范围外的废污水同时退入同一水功能区时,应考虑论证范围外退入的废污水入河量和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分析论证与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的符合性,并分析与论证范围内入河量的叠加影响。
11.3.4 对退水不外排的方案应论证其可行性与可靠性。
11.3.5 应分析退水对水生态环境及相关利益方等的影响,并提出消除或削减影响的对策措施。对重要水生态保护区有显著影响时,应进行专题分析。
12 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措施
12.1 一般规定
12.1.1 在满足国家和重庆市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相关规划等各类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从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区域实施应需采取的综合对策措施。
12.1.2 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落实并达到预期效果。
12.2 节水措施
12.2.1 应根据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的管理要求,基于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从用水技术和用水工艺先进性、加强用水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节水要求。
12.2.2 按照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制的要求,提出区域所应采取节水方案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12.2.3 节水对策措施应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分析评估节水效果及用水效率考核的要求等。
12.3 水资源保护措施
12.3.1 按照水资源保护目标及考核要求,应对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提出水源保护、节水减排和污染控制等措施。
12.3.2 对于有生态流量目标要求的,应提出保障生态流量的具体措施。
12.3.3 评估区域有退水风险的,应提出具体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12.4 水资源管理措施
12.4.1 提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建设要求。制定评估区域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提出项目准入的用水定额标准和相关管理要求。
12.4.2 建立水资源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及考核要求。提出建立区域用水管理体系、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和用水统计制度。
12.4.3 提出取水计量、水质监测设施建设要求。
12.4.4 提出评估区域规划实施水资源条件约束与支撑的管理组织、资金投入、考核与评估等保障措施。
13 结论与建议
13.1 结论
从区域规划范围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变化趋势、区域实施与水资源条件适应性、用水合理性、水源配置可行性和可靠性、实施的影响及综合保障对策措施等方面,提出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的结论,重点提出区域取用水结构和情况、取退水方案的合理性、产业准入和负面清单、项目主要节水控制标准和相应管理规定。
13.2 建议
针对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提出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和节约用水管理措施的意见。在综合论证的基础上,判定规划方案实施有无重大水资源制约因素。明确提出区域规划方案调整和优化的具体意见,或提出调整和修改的方向。
A.1 总则
A.1.1 项目来源
A.1.2 评估目的、原则和任务
A.1.3 编制依据
A.1.4 论证范围
A.1.5 水平年
A.2 区域概况
A.2.1 区域基本概况。
A.2.2 区域取用水方案
A.2.3 规划相符性和协调性分析
A.3 区域水资源条件分析
A.3.1 水资源状况
A.3.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分析
A.3.3 水资源管理红线控制性指标情况
A.3.4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A.3.5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A.4 区域需水合理性分析
A.4.1 需水预测。
A.4.2 需水量合理性分析
A.5 节水评价
A.5.1 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
A.5.2 节水目标与节水指标。
A.5.3 节水符合性评价
A.5.4 节水措施方案及节水效果评价。
A.5.5 节水评价结论与建议
A.6 区域水资源配置
A.6.1 水资源配置方案
A.6.2 水资源配置可靠性分析
A.6.3 应急备用水源论证
A.7 区域规划实施影响分析
A.7.1 取水影响分析
A.7.2 退水影响分析
A.8 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措施
A.8.1 节水措施
A.8.2 水资源保护措施
A.8.3 水资源管理措施
A.9 结论与建议
A.9.1 结论
A.9.2 建议
B.1 附图
1) 地理位置图。
2) 论证范围图。
3) 规划总体布局图。
4) 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图。
5) 供水排水专项规划图
6) 评估区域所涉及流域水系图。
7) 水功能区划图及排污口位置图。
8) 主要供水工程位置图。
9) 污水处理厂分布图。
10)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相关附图。
B.2 附件
1) 委托书。
2) 区域规划批复文件。
3) 水资源管理管控指标、水量分配相关文件。
4) 供水水源支撑文件
5)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相关附件
附录C
(资料性)
基本情况表
表C.1 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基本情况表
一、基本情况 |
区域名称 |
|||
论证范围 |
所在行政区、流域 |
|||
现状水平年 |
规划水平年 |
|||
委托单位 |
承担单位 |
|||
二、区域水资源条件 |
水资源量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
现状用水总量 |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
|||
现状万元GDP用水量 |
现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
…… |
…… |
|||
现状水平年 |
规划水平年 | |||
三、需水量及主要用水指标 |
需水总量 |
|||
分行业的需水量 |
||||
…… |
||||
主要用水指标(如:单位产品用水量、单位产值用水量……) |
||||
四、水资源配置方案 |
地表水 |
|||
外调水 |
||||
非常规水源 |
||||
合计总供水量 |
||||
主要供水(调水)工程 |
||||
…… |
||||
五、退水方案 |
退水去向 |
|||
主要污染物入河量 |
全文下载:1.正规博彩平台关于公开征求《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