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峡工程移民搬迁按预定计划进行,总体进度略有提前,满足了三峡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需要。
移民迁建任务完成较理想。库区移民截止到目前,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29852人,复建房屋570万平方米,完成了总任务量的84.2%和88.8%。其中二线水位135米以下已搬迁移民78249人,复建房屋303万平方米,完成了二线水位135米以下总任务的98.4%和98.5%,剩余的任务2002年10月底可以全部完成。农村移民的就地就近生产安置已初步落实。
城集镇迁建和专项设施复建基本结束。秭归、巴东、兴山三座县城和7个集镇已搬迁完毕,归州镇等5个集镇将于2002年底全部完成搬迁;专项设施复建进度有所加快,库区交通、电力、邮政通信、广播电视功能可于2002年底全部恢复正常运行;文物保护工作在省文物局的主持下,任务完成较好。
工矿企业搬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按照三峡库区搬迁企业结构调整规划,在232家搬迁企业中除保留15家外,其余217家都将在结构调整中实施关闭破产。
外迁移民安置任务完成较好。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完成外迁移民安置21200人,占规划总数的84.8%;按收重庆外迁移民7294人,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给湖北省的任务,且其生产生活安置得到较好落实。此外,国务院“两个调整”政策出台前后,湖北省63个县(市)接受重庆库区自主外迁移民1.8万人,目前正进行清理对接工作。
二期移民清库已近尾声。库底清理是湖北省今年的工作重点,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建(构)筑物清理进度加快。房屋清理已完成208.82万平方米,占总量的94%。通信、广播电视、输电线路清理完成50%,围墙、炉窑、水塔、供水设施等清理完成30%。二是卫生清理大部分完成,一般性污染源和传染性污染源分别完成95%和91%。三是林木清理全面展开,已清理3641亩,完成30%。四是固废清理试点工作结束,目前已经转入全面实施阶段。
重庆市二期移民清库胜利在望截至9月底,重庆市累计完成移民搬迁46万多人,还建淹没房屋面积1896万多平方米,实施淹没工矿企业结构调整858户,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
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截至目前,全市已筛选出高效生态农业项目近130个。万州区五桥“黄新”项目是这些项目中的一个“大手笔”——在万州五桥黄柏乡至新乡镇共143公里的沿江地带发展高效农业。它是目前三峡库区建设规模最大的移民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
重庆市坚持把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三峡农村移民外迁。自1999年以来,全市农村移民外迁安置11.6万人,其中政府组织外迁9.1万人,占国家计划的109%。
与此同时,重庆市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库区淹没迁建企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实施“135”工程,即,确保按期完成二期结构调整任务;破产关闭一批亏损和污染企业,对口支援组合搬迁一批优势企业,重组盘活发展一批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布局结构,将三峡重庆库区的1397户淹没工矿企业规划调整为389户,调整比率达72.2%,有力地促进一个个优质工业新区在库区崛起。
在清库方面,从重庆三峡各区县二期清库平均进度看,石柱县已经完成任务量的100%,云阳县、忠县累计完成任务量的93%,奉节县累计完成任务量的86%,巫山县累计完成任务量的85%,万州区完成84%,涪陵区完成71%。
二期移民清库工作已是胜利在望。(中国三峡工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