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旱灾害得以有效防控我市停止24小时防汛抗旱值班
2015年10月8日
今年以来,我市洪旱灾害总体呈现“暴雨过程多、高温日数少、洪旱灾害较轻”的特点,全市先后出现9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部分中小河流出现超警(保)洪水,其中5条河流出现6次超警戒洪水位,与去年汛期相比偏少16站次。汛期,市防指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一是未雨绸缪,提早防范。市防指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到位。同时,市防指组成10个检查组,汛前对各区县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二是强化会商,及时预警。根据水雨情发生发展变化,市防指先后召开防汛抗旱会商会48次。全市38个区县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1000余次,累计转移危险区群众12000人,避免人员伤亡2800人。根据气象、水文部门监测预报和《重庆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市防指先后于6月29日15时、7月14日15时、8月17日11时发布暴雨洪灾Ⅲ级预警信息;发送防汛短信3万余条次,发布重要水雨情通报64期,发布水情公告159期,报送防汛抗旱专报172期。三是强化值守,全力抢险。市防指及各成员单位、各区县防指从5月1日凌晨0时起就开始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市防指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汛期共计派出40余个工作组或专家组赴区县帮助指导抢险救灾,多次将险灾情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旱灾害损失。今年全市共有34个区县167.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人口20人,因灾失踪人口3人,紧急转移安置2.9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1.15千公顷,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9.23亿元,远远低于2014年汛期洪涝灾害损失。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气象局近日分别对10月我市防汛抗旱和天气趋势进行了会商研判,预计10月我市各地平均气温为15-20℃,较常年同期偏高0.5-1℃;各地降水量为70-1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3成;主要江河来水正常,水势平稳。为加强我市国庆节日期间公共安全,市防办及各区县防汛抗旱部门继续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工作,确保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在职在岗,确保在节假日期间不出纰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经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决定,我市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将于10月9日0时停止防汛抗旱24小时值班,转为市、区县及市防指有关成员单位正常的政务值班。各级防办仍将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做好抢险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若遇重大水雨旱情及应急事件,再及时启动应急值班制度。
编辑:罗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