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前谋划突出体系建设。召开防汛专题部署会,开展“7·11”洪水复盘推演,组织完成《水情任务书》《水文预警发布办法》管理制度修订,整合水文、山洪、水库三系统,建成数字化值班中心,开展10站次专项核查,完善多维度应急响应机制。二是科技赋能强化监测质效。网格化运维覆盖160个监测点位,完成水文站、水位站等6类站点专项巡检与滴定维护,全面升级45个偏远站点信息设备,完成9台旋桨式流速仪标准化校准,确保数据采集准确率100%。三是预案修编提升应急能力。修订完善测流测洪方案、超标洪水测报方案、预警预报方案等三重响应机制,开展6个水文站全要素汛前整备,完成校核点、水准点等54处关键部位高程复测,创新设立"五线水位"责任公示,实现21个临河场镇警示标牌网格化建档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